在我校开展2020年科技活动周之际,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于8月23-29日举行科普开放日活动,进行科普宣传。本次活动旨在面向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实验室开放。在实验室开放活动中,强毅博士带领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参观了智能温室、种苗繁育实验室和药材展厅,讲解了实验室现有的药用植物相关知识及其背后的科研故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一行15人参观了我校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线上讲科普。通过实验室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杜仲、白及和南五味子的科普资料,总阅读量超过500次。杜仲为我国特有药材,已被列入稀有濒危植物,从形态、产地、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中药文化等多维度对杜仲进行介绍。第二期介绍了白及,它有着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效,是药用价值非常高的一种植物,它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美容价值和商业价值。第三期介绍的南五味子,是生产健脑安神、调节神经药品及保健品的首选药材。

科技进农村。科技活动周期间,实验室副主任郑鹏博士赴昆明、普洱、保山、大理等地详细了解当地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情况,就药材种植、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等方面悉心指导当地企业和药农,帮助解决众多技术难题。

此次科技活动周,由于受疫情影响,以线下为主线上相辅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同时,根据实验室特点,主动走出去,助力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