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中新污染物的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响应国家对科普工作的号召,同时唤起公众对水体中新污染物问题的关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王艳华老师团队于11月10日举办了以“水体新污染物:揭秘与应对”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当前,水体中的新污染物,例如微塑料、内分泌干扰物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因此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水体中新污染物的科普宣传,对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科普宣传围绕着新污染物的概念与分类、来源与影响、毒理效应以及水资源保护与新污染物防控等方面展开。我们通过线下科普讲座的形式,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学校等,普及新污染物的相关知识。同时,制作并发布新污染物科普视频、图文资料,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强调了水资源保护与新污染物防控的重要性,有效地增强了公众对新污染物的认知,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除了理论讲座,活动还包括了水资源保护研学实践,让学生离开课堂,走到自然环境中去,亲眼观察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通过这种实践型的科普教育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环境污染问题和水资源保护,认识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升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次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广泛吸引了公众参与,深入人心地传播了水资源保护的知识,而且有效推动了节水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增强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继续携手,为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力量,期待在未来的活动中与您再次相聚,共同见证并推动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携手努力!